老地名中的“文化自信”(12)|三七八巷,居民们“吵”出来的名字 热文
2023-02-05 11:10:57   来源:扬眼

在夫子庙附近溜达时,你或许有注意到过一个算得上是奇怪的巷子名,在不算长的巷子口还有个牌坊,写着“三七八巷”,为什么是三七八而不是其他数字?三七八难道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?原来这个略显奇特的名字还是来源于当地居民们的一次小争执。

曾名“官沟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因门牌争议改名为“三七八巷”

根据《金陵梵刹志》记载,明朝南京可能有五六百所寺庙,其中有名字的就有两百多所,三七八巷的所在地在明朝时被称作千佛庵,大约就是因为这里曾经有一座骁骑卫千佛庵。在清代这儿则叫做“官沟”,这名字得来直白,这巷子下方就是官方用砖砌的大型排水沟,所以巷子就叫做官沟。

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官沟”渐渐的被人们叫成了“干沟”。1956年,长乐路开始编门牌了,编到干沟这儿正好是长乐路378号,据传当时要给这个巷子定名的时候,还曾有过直接沿用“干沟巷”的说法,但是“干沟”听着可不怎么风雅美观,因此作罢。

在编门牌号的时候,最初是准备把干沟的各家按照378号、378-1号、378-2号这么个顺序编写下来,但是巷子里的居民们却为此起了争执,因为巷口处两户并列的人家争要378正号门牌,谁不愿成为378-1号,工作人员只好暂时搁置。

后来,其他几个大院的居民急了,没有门牌号码,亲朋来访不便,邮递员送信也有麻烦。有人就提出了完美方案,干脆就把这条巷子叫做三七八吧,省却争执谁家是378号的苦恼,住户们的门牌号也好编写了。就这么着,三七八巷这个有些奇特的巷名诞生了。

在三七八巷高竖的牌楼之后,彷佛一下子进入了另一个世界。老居民楼下不足百米的巷子里应有尽有:杂货铺、裁缝铺、小面馆、水果摊……儿时街头巷尾的茶点、小吃,自行车铃掺杂人们低声的交流声,巷边支棱着矮矮的晒衣架,走在窄窄的过道里头,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,而耳边不断响起的“XX收款XX元”又将人拉回了这个时代。三七八巷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老南京人的回忆,充斥着浓浓的市井气息。

舌尖上的三七八巷

鸭子店、元宵摊大排长龙

对于南京人来说,在三七八巷里要吃上整整一天绝对不是什么难事。不过可别以为三七八巷还只是老南京人的专属回忆,如今三七八巷可成为社交平台上的小打卡点了,“来南京不要只知道夫子庙、老门东,这条小巷子才有正宗南京味”诸如此类的种草笔记可不少见。

这条大概也就两百来米长的巷子,从头走到尾不过三五分钟,哪儿来的如此魅力?记者来到这儿才发现,这里堪称是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,别看地方小,这儿可算是把整个南京好吃的都包了个全乎,汤包、面条、馄饨这些自然都有,烤鸭、盐水鸭、茶食、糖藕、元宵、醪糟……各路美食给人看得眼花缭乱,穿梭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。记者到访时临近中午,鸭子店门口排起了长龙,店家斩鸭子的手也是一刻不停,新出炉的、油光锃亮的烤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。

这段时间的元宵摊生意也非常火爆,先做的元宵吸引了不少人排队购买。水果店的老板极力吆喝“草莓降价了”,水产店则在门口摆出了最靓的对虾招徕顾客。除了买菜的居民,记者还意外发现了几位脖子上挂着相机的年轻人,或许他们准备用自己的镜头捕捉老城南的烟火气。

“小巷藏乐赢来八方客倾心,六碗飘香惹得四时春驻足。”“博大在民间求宝升华,精深存闹市仁民爱物。”在三七八巷的石牌坊上,正反两面各有一组对联,这座闹市中的古早小巷,还守着老城南的旧时味道。

策划:冯秋红

记者:沈昭 姜天圣

校对 徐珩

标签:

上一篇:焦点!组图丨长乐“故事”闹元宵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