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“杜苏芮”有多猛?厦门一区为防台风全区静默,广州将受三重影响
2023-07-27 16:56:36   来源:广州广播电视台

​"杜苏芮"有多猛?厦门一区全区静默!广州将受三重影响

目前

超强台风"杜苏芮"步步逼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7日06时

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

最高级别的台风红色预警

"杜苏芮"可能以

强台风或超强台风级别登陆!

据@广东天气 消息

"杜苏芮"将于28日早晨到上午

以强台风级在闽南沿海

(闽粤交界到晋江)登陆

受其影响,广东省东部有明显风雨

@中国天气 消息,"杜苏芮"受到台湾地形影响,今天凌晨前后强度降至强台风级别,台风眼变得不太清楚,西北侧云系也有所削弱。

但未来在它行进的路线上海温条件好、风切小、高层流出维持,它还将重回超强台风级别,这也意味着登陆时的强度可能比昨天预计的提升,可达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,7月还从未有强台风及以上级别台风登陆过福建。

风雨影响的最强时段在今天夜间到明天,福建南部一带会有暴雨到大暴雨,甚至特大暴雨,像是厦门、同安、漳浦等地有可能出现破纪录的降水。福建中南部沿海地区将出现10-15级的阵风,会有很强的破坏性。厦门、漳州、泉州等地需要最高级别防御台风,今天是登陆前最关键的防御时期,储备好物资、加固门窗、清理阳台等等。

台风红色预警意味什么?

广东上次红色预警的

台风是"山竹"

台风红色预警:

12小时内将受或者已受台风影响,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,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将持续。

自2016年以来,登陆我国的台风共有48个,但中央气象台只对梅花、巴威、利奇马、山竹、玛莉亚、天鸽、海马、莎莉嘉、莫兰蒂、妮妲10个台风发布过台风红色预警,其中已有6个被除名。"杜苏芮"具有登陆强度强、风雨影响大和范围广等特点,给我国带来的风雨影响不容小觑,公众要提起十万分的警惕。

"杜苏芮"威力究竟几何?

如果"杜苏芮"按当前预报强度登陆福建,那么它将有可能成为2017年以来登陆福建的最强台风。同时,它还将成为近10年来登陆或严重影响粤东的最强台风。

"杜苏芮"会成为途经省份最多的台风吗?

据监测显示,近10年以来,台风途经省份最多的是2018年的"安比",它一路北上,途经上海、江苏、山东、河北、天津、辽宁、内蒙古7省(区、市),最终在内蒙古变性为温带气旋。"安比"之所以能途经7省(区、市),一是"走"的路几乎都是平原,二是海上的水汽给它不断"续命"。而"杜苏芮"受地形影响较大,强度衰减比"安比"快,经过省份数量不如"安比"。

"杜苏芮"会是又一个重创福建的"莫兰蒂"吗?

"两者路径相似,但总体来说"杜苏芮"强度不及"莫兰蒂"。"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玲介绍,就峰值强度比较而言,台风"莫兰蒂"的过程最大强度一度达到75米/秒,"杜苏芮"前期的最大值是62米/秒,"莫兰蒂"会更强一些。

预计,"杜苏芮"的登陆强度也不如"莫兰蒂"。台风"杜苏芮"受到菲律宾吕宋岛地形的影响,台风强度已经有一定的衰减,台湾岛地形对其后期强度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,综合来看,预计"杜苏芮"的强度不如"莫兰蒂"。

虽然登陆点距离广州较远

但仍将给广州带来三重影响

1.台风外围风力:

27日起,广州陆地阵风将逐渐加大到6~7级,高地和桥梁6~8级,港区7~8级。高层楼宇的风会更大一点,因此要记得提前收拾好阳台物品,谨防高空坠落!

2.台风外围环流降雨:

27日午后转雷阵雨;

28至29日,广州将有中雷雨局部暴雨,东部(增城、从化、黄埔等)和南部(南沙)地区雨势会更明显,请密切留意天气变化!

3.高温:

转雨之前,今天白天气温还是很高的,目前全市高温橙色预警生效中,还是要注意做好防暑防晒措施。

"杜苏芮"来袭

汕头发布"五停"预通告

7月27日,汕头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发布《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实行"五停"的预通告》,除承担抢险救灾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外,全市其他单位和个人执行"五停"措施(即:停课、停工、停产、停运、停业)。

厦门湖里发布静默通告,通告明确从今晚(27日)8时起,辖区所有市民居民居家避风,做到"人不出门、车不上路"。

多地居民严阵以待。据报道,26日,福建厦门多家超市出现市民提前抢购囤积生活物资的现象,其中矿泉水、方便面、蔬菜等销量较大。超市工作人员则劝市民:货源供应充足,不必大量囤水囤粮。

"朋友有囤10桶水,也会买面包、泡面和自热锅等食品。超市人多,货架空的也多。过去有一年台风造成的后果挺严重的,停水停电的时间比较长。"厦门市民花女士回忆当年"莫兰蒂"登陆的情形,心有余悸。

厦门市民囤饮用水。图/受访者提供

另一市民李先生则表示,没有很大的恐慌,都是正常生活的状态。但小区、街道、物业、保险公司都发信息提醒了台风的事儿。

@应急管理部 提醒市民

台风到来前,注意关紧门窗

加固易被吹动的搭建物

标签:

上一篇:走出“回流生”争议,还需加快教育改革
下一篇:最后一页